鸡鸣山上的“鸡鸣阁”是一座具有标识性的景观建筑。总体设计兼顾传统与现代,以彰显义乌历史的悠久和寄于山水的义乌文化,沿袭与鸡鸣山相关联的那些义乌人的习俗和活动,同时也体现当代义乌精神内涵。

2022-03-29 617
2014年仲春,何建农和科普同仁今月先生一起应邀在建设大楼参加鸡鸣山建楼阁命名征求意见座谈会。会前几天发给我们的资料表明,当时决策层领导提出要求在“凤翔阁”和“龙凤阁”两个名称中选择,并为二者之一的阁名增加文化内涵和宣传推介理由。

看了材料以后,两人认为还是用鸡鸣山之名直取通俗易懂的“鸡鸣阁”较好,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后撰写了1000多字的文字材料,陈述了理由。

微信图片_2022032918052425.jpg

全文如下:
喜闻鸡鸣山上造阁,又闻大师朱光亚领衔,十分期待,希望它体量够大,努力争取成为气吞山河的义乌历史文化传世之作,成为商城地标性建筑。欣喜之余提点建议。
现在公示的两个方案就建筑设计而言,名家手笔,不同凡响,但都以“凤”文化作为主题,对此我们有一点不同看法:“龙”“凤”之类主题或命名,在以往一般都用于皇家建筑,而且是一个普遍文化符号,国人都可用之,随处也可见到,不仅没有新意反而显得俗套。
中国四大名楼,无一和“龙”“凤”扯上关系,鹳雀楼以一雀为名,岳阳楼以一地为名,滕王阁以一人为名,黄鹤楼以一鹤为名,它们都以活生生现实存在而又有个性的事物来表达。文化艺术建筑的传承或弘扬,鲜明的特色十分重要,当然还要有丰富的内涵。文化表达难在平白、难在就实、难在就近。
鸡鸣山上建阁能否直取“鸡鸣”作为主题和命名?以下理由仅作参考:
一、鸡在自然生物界中由于形体和特性,具有崇高地位,被誉为“德禽”。
《韩诗外传》称:“头戴冠,文也。足博距,武也。见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义也。
守夜不失时,信也”。鸡集文、武、勇、义、信五种美德于一身,曰:“鸡五德”。
二、“鸡”字从诗经《鸡鸣》在诗词中出现起到毛泽东同志的“一唱雄鸡天下白” 和“听雄鸡一唱遍寰宇”止,据相关资料粗略统计历代诗词中有六千多处出现,
众多名人雅士、大家学者都奉为艺术创作好题材。鸡的文化深厚、广众、含蓄、明亮、喜庆……
三、鸡是十二生肖之一,是吉祥象征,我国各民族很多地区在不同场合都作为吉祥物来运作,鸡又是现实中一个确实存在而不是像凤那样虚幻的事物。由于具有真实性,因此使艺术和建筑的提升有着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积累。
四、“鸡鸣”二字以及文化内涵和义乌关联密切,义乌起于乌伤(乌为孝鸟),现显成于鸡鸣。“乌伤”对“鸡鸣”天然一联。义乌从“鸡毛换糖”始起而成就“金鸡独立”之辉煌,其中“养鸡生蛋”而不“杀鸡取蛋”、创造优良营商环境是经典之典,秘诀之要。
五、“鸡鸣”可引深为“鸡毛换糖再出发” “不忘初心”的喻世明言,也能刻画成义乌精神“勤耕好学”之励志铭文。“闻鸡起舞”和“金鸡报晓”提示人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争取美好光明之未来。
六、“鸡鸣”两字作为文化主题命名于建筑,目前就国内而言,有南京的“鸡鸣寺”、河北的“鸡鸣驿”。其他虽然还有一些鸡鸣岛、鸡鸣山之类的地名,但尚未见“鸡鸣阁”、“鸡鸣楼”命名之景观建筑,故无重复之忧,却有借鉴之例。
鸡鸣山上鸡鸣阁,平白、贴切、自然、响亮、光明。游而思之,回味无穷。
建议之时,用两句诗词结尾:千秋岁月起乌伤,万里前程闻鸡鸣。
与会同仁听了我们的建议意见和理由陈述后,大都赞同改用“鸡鸣阁”或“鸡鸣楼”。
在何建农主编的《科学生活》杂志2014年第二期上以“义科人”(义乌科普人)之笔名公开发表文章——“鸡鸣是个好主题”,坚定守护鸡鸣阁理念,这项凝结着义乌市城投集团及建设者心血和汗水的工程由国内著名古建专家、东南大学教授朱光亚领衔设计。工程于2016年4月18日开工,2017年8月16日结顶,2020年1月17日,鸡鸣阁主体正式建成并实现常态化亮灯。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18657999881 扫描微信 1063698200